公視新聞網報導
為解決傳統麥克風易受電磁干擾,聲音訊號易有噪音的問題,陽明交大醫工系教授劉承揚研發團隊與振興醫院耳鼻喉科、國研院儀科中心合作,成功研發出一款光纖麥克風,麥克風尺寸只有一根頭髮的粗細,卻能精準捕捉聲音訊號,未來在手機、穿戴式裝置、助聽器等電子產品,有極大應用前景。
校正系統確保訊號準確,陽明交大生醫工程所碩二的吳翊勤,量測並比對訊號,確認劉承揚教授研發中的光纖麥克風能收到多少聲音。
陽明交大生醫工程所碩二學生吳翊勤表示,「當我們做出來之後就開始優化,現在的話已經就是如剛剛看到的,整個人耳聽段的頻率都可以量到這樣子。」
光纖麥克風能在100到10000赫茲的頻率範圍內精準捕捉聲音,劉教授說,已涵蓋人類聽覺大部分頻率,而這支麥克風不受電磁波干擾,底噪聲很小,又只有一根頭髮粗細,結構簡單、製作成本相對低。
陽明交大生醫工程學系教授劉承揚指出,「所以這樣的話,應用在醫學醫療器材上,譬如說,助聽器或者是人工電子耳上的話,它可以大幅的提高量測的靈敏度,又可以降低生產的成本,在台灣甚至全世界,都是我們第一個做出這個光纖麥克風,目前我們除了這個期刊的論文,已經發表之外,我們也正在申請專利當中。」
在台灣乃至全世界,第一個做出光纖麥克風,但只有麥克風探頭,聲音放大器或音效處理,仍需相關晶片或機構輔助,團隊將和生醫工程系主任賴穎暉團隊,建置麥克風的完整模組。
陽明交大生醫工程學系主任賴穎暉表示,「搭配我們在跟過去半導體公司的瑞音,他們在做這個CHIP(晶片)去做整合的時候,可以想像以後我們的助聽器或耳機體積會越來越小,那就可以幫助一般的使用者聽得更好。」
劉教授表示,不只助聽器等電子產品可做得更小,在醫療院所,比如照MRI時,醫檢師得和病患溝通,若能直接用光纖麥克風,放在病人身上或MRI週邊,都沒有問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