蘋果在新品發布會上,宣布了AirPods即將成為非處方助聽器,也標示著藍芽耳機的一大新趨勢。專家指出,伴隨著法規與AI的助攻,藍芽耳機將迎來iPhone時代。
圖片來源:取自蘋果官網
一年一度的全球消費電子重頭大戲,蘋果的2024年秋季新品發布會,於9月10日盛大展開。
「令人驚訝的是,蘋果最不起眼的無線耳機,可能成為整個展會上最有趣的產品更新,」《華盛頓郵報》如此評價。相較於新一代iPhone 16系列,最引起關注的反而是AirPods Pro 2。
在美國蘋果園區發表會的外媒記者就描述,發表會進入AirPods環節時,引起現場大量驚嘆聲,連幾位到場的科技公司執行長,都難掩興奮之情。
究竟是什麼,引起全球媒體的大量關注?答案是AirPods Pro 2新加入的助聽功能。
只見發布影片中,一名兒孫滿堂的重聽母親,因為聽不見兒子祝自己生日快樂的聲音而手足無措,接著她戴上了AirPods,兒子清晰的致詞馬上鑽入耳中,緊皺的眉頭被滿滿的笑容取代。
想要實現這個場景,甚至不必去醫院、不用到藥局。
蘋果用戶只要在家花5分鐘的時間,戴上AirPods Pro 2並搭配手機測量聽力,AirPods Pro 2將透過這份專屬用戶的聽力報告,直接把外界的聲音多退少補,調整為適配使用者的音源。
蘋果估計很快就會獲得全球監管機構的上市許可,將於今年秋天在包括美國、德國與日本等超過100個國家推出。在台灣,如果耳機只是協助聲音放大,未涉醫療效能,就不需向食藥署申請,可直接上市使用。
「蘋果作為一家龍頭公司,登高一呼是很有意義的,」與陽明交通大學共同打造智慧助輔聽耳機的瑞音生技副總經理、聽力師張秀雯指出,此舉「代表了助聽耳機市場,即將要被一般民眾看見了。」
拜登「削減通膨法案」成為AirPods神助攻
耳機變助聽器,在業界早已不是新聞。
陽明交大生物醫學工程系教授、語音與生理信號處理實驗室主持人賴穎暉指出,許多人不願意使用助聽器,就是怕助聽器在放大語言的同時,把環境噪聲一起放大,聽起來非常嘈雜。
「不過,目前的降噪耳機,已經能做到過濾環境音、保留甚至強化人聲的效果,」他分析,尤其是無線耳機,無論在外型與功能上,都與助聽器的需求不謀而合。
實際上,網上早已充斥著「如何讓你的AirPods變成助聽器」的教程,然而受限於法規,蘋果官方不曾言明這項功能。
美國總統拜登,為了對抗通膨的一系列政策,意外讓「耳機變助聽器」得以解套。
2022年8月拜登簽署了「削減通膨法案」,聚焦在氣候、稅制改革以及醫療保健三大面向,改善美國的通膨問題。其中醫療保健領域的目標,就是透過一連串政策改革,降低美國民眾的醫療保健花費。
「美國人民贏了,特殊利益輸了,」當時拜登就在X發文表示,美國家庭將感受到更低的處方藥價格、更低的醫療保健成本。
拜登政府也推動其他多項降低醫療負擔的舉措,包括同年宣布,修改助聽器販賣限制的「助聽器臨櫃販售法案」,輕度至中度的成年聽損者,從此不必持有醫師處方簽,不必接受聽力師聽力檢查,就能直接購買助聽器。
美國聯邦官員估計,這項改變可使購買一副助聽器的成本節省2800美元。
藍牙耳機輔助聽力,會成新趨勢?
因此,法規一修改,就引發藍牙耳機市場的轉變,包括三星紛紛在藍牙耳機中加入聽力輔助功能。
據Value Market Research報告預計,到2030年,全球非處方助聽器市場的複合年均成長率(CAGR)將達到8%,市場規模將達到6.2億美元。
「不過,從實際的銷售情況來看,耳機型的非處方助聽器銷售佔比並不高,」馬偕醫學院聽力暨語言治療系兼任副教授李沛群分析,這可能因為無線耳機的隱蔽性不佳,配戴舒適性和穩固性不夠好,電池續航力對長時間配戴者來說相對不足。
然而,當蘋果也加入戰場,非處方助聽器市場勢必掀起劇變。
蘋果的宣言,成了行業的里程碑。
「(美國法案公布時)多家廠商投入,但產品品質參差不齊,服務規劃不夠完善。現在第一輪的洗牌結束,第二輪正在開始,」李沛群說
他指出,蘋果的表態將加速淘汰品質不良的產品,對關鍵零件的供應商來說是個利多,也是進一步提升賽道整體水準的良機。
不到1秒鐘!耳機+AI馬上算出最佳音頻
張秀雯觀察市場需求,認為助聽耳機仍有其優勢。
首先,聽損者不願意配戴助聽器,主要原因是覺得這筆動輒十幾萬的投資沒必要,「我只是偶爾聽不到,問題根本不嚴重,幹嘛配那麼貴的助聽器?」張秀雯詮釋聽損者心聲。
另外,助聽器的標籤也讓重視外在形象的病人非常排斥,助聽耳機的外型仍是耳機,大大提升了使用者的接受度。
賴穎暉並指出,AI技術的興起,讓檢測和調整變得容易,也成為耳機聽力輔助的一大助益。
患者配戴傳統助聽器時,往往需要反覆回診,讓聽力師測量出最合適的輸出聲音,耗時又費力。但是,配備AI晶片的助聽耳機,往往只需要不到1秒鐘,就能在幾億種參數中找出最優解方,讓未來檢測聽力就變得和量體重一樣簡單。
耳機將進入多合一的iPhone時代
「但是,目前耳機還不能完全取代助聽器,」張秀雯表示,聽損者常因生活不便而累積出心理陰影,「聽力師還要扮演心理輔導的角色,這是目前用AI,或是直接給你一副耳機沒有辦法解決的問題。」
耳機的功能更加多元,已經成了個必然的趨勢,包括瑞昱、達發等半導體業者,也都積極投入相關技術的研發。
「未來,人們戴在耳朵上的裝備,將不只是個單一功能的產品,」賴穎暉形容,這就像是從諾基亞(Nokia)手機進入iPhone時代,相機、娛樂設備等看似與打電話毫不相關的功能,也都被整合到了智慧手機這台設備中。
具備助聽功能的耳機只不過是整合的起點,「未來有更多的功能應用,我也一點都不意外。」
(責任編輯:宋玟蒨)